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7日讯(记者 何亚南 曾思达 王茜)4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深圳新闻网联合主办的2025“中华文化少年说”活动在深圳市坪山区华明星幼儿园与华明星学校精彩上演。活动现场,幼儿园与小学的孩子们纷纷化身中华文化的小小传播者,用他们纯真的声音和精彩的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盛宴,现场气氛热烈。
幼儿园萌娃趣说传统
在华明星幼儿园的比赛中,孩子们穿着可爱的传统服饰,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蹦蹦跳跳地依次登上舞台。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了糖画、竹蜻蜓、孔明灯、馒头、铜火锅等传统民俗与技艺,展现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活动现场还穿插了《中华孝道》的温情表演,传递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书香入园》的精彩演绎,则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书香韵味。
深圳市坪山区华明星幼儿园大班的谢子安小朋友分享了自己学英语的感受,“爸爸妈妈经常会陪我看英语动画片,听英语歌曲,我觉得非常有趣,还能学到英语知识。”同班的吕葭霖小朋友说,“平时我喜欢阅读一些有趣的英语绘本,也在线上牛津树学习,这些都对我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
深圳市坪山区华明星幼儿园大班班主任郭玉婷介绍,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活动以“浸润童心,传承经典”为核心,通过三大亮点打造特色。首先,开创“非遗小匠人”工坊,将扎染、刺绣、节气美食等非遗技艺融入日常课程;其次,创设沉浸式文化游园会,在传统节日中还原古代市集场景,让孩子穿汉服、习礼仪、玩投壶;最后,首创“家园文化传承人”计划,邀请祖辈家长担任茶艺、民乐导师,形成三代同堂的文化传承圈。通过游戏化体验,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培育他们“知传统、爱家乡、传文明”的文化基因。
深圳市坪山区华明星幼儿园园长彭小琴认为,“中华文化少年说”以世界语言为桥梁,生动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双语表达、非遗实践和跨界合作等方式,成功构建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生态。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传统文化教育转化为青少年儿童可感知、可参与的实践行动,不仅增强了青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小学生流利英语展文化自信
华明星学校的比赛同样精彩纷呈,选手们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主题。选手们围绕风筝、中国编钟、油纸伞、蜡染、漆扇、滚铁环、陀螺等主题展开生动讲述。其中,讲述编钟的选手带来了编钟实物,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古代乐器的悠扬音韵;介绍蜡染的同学身穿民族服饰,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绚丽多彩;而滚铁环和陀螺的展示则让传统民间游戏焕发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风筝主题成为热门,有选手不仅讲解了风筝的历史,还带来了小型风筝,增添了互动趣味。
选手田宜鑫分享了她的“沉浸式兴趣驱动”式英语学习法——通过晨间英文播客、“影子跟读法”练习发音、生活场景单词记录和影视跟读等方式提升英语能力。选手丁奕梦认为,学习英语就要抓住一切时机,大胆开口。“比如我进行社会实践时、旅游时遇到外国友人都会主动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和他们交谈。”
深圳市坪山区华明星学校副校长喻家劭表示,“我校始终秉持‘扎根传统文化,面向未来世界’的办学理念,在传统文化传承与英语创新学习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我们通过项目式主题学习,将绘画、演讲、话剧、戏曲、皮影戏等多种形式融入英语课程。学生们用双语演绎《西游记》等名著,介绍中国传统美食与祖国大好河山,让文化自信深植于心。学校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打造沉浸式文化课程,通过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用英语进行传播。期待更多学生加入这一舞台,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十年传承打造文化盛宴
“中华文化少年说”活动已开展有10个年头,每一年打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鼓励青少儿通过双语演讲,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中华文化少年说”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携手深圳新闻网在深圳地区全面展开,深圳英孚青少儿英语作为执行单位,共同为青少儿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传承文化的舞台。
活动围绕游艺间的智慧、艺术里的智慧、舌尖上的智慧、工匠中的智慧四大话题,精心编写了36篇双语朗读篇目,覆盖幼儿组(3-6岁)、小学组(7-12岁)和中学组(13-18岁)三个年龄段,在整个活动期间,学生都可以进入线上平台进行演讲练习。即日起至4月27日,全市符合年龄要求的学生均可通过深圳新闻网官方平台参加活动,无需缴纳报名费、参评费,优秀学生还将获得证书及奖品,各组别的特等奖和一等奖还将晋级全国总决选,有机会获得价值超过1万元的“丝绸之路文化研学营”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