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直销网 > 电子商务 >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来源:仙游今报  日期:2025/3/22 23:08:4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唐炳椿,湄洲岛管委会原主任、莆田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福建知名词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担任“妈祖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小组组长,是《妈祖信俗申报书》主撰人,作为申遗地的代表,为莆田从北京捧回了“妈祖信俗”的“世遗”证书。

2009年,“妈祖信俗”申报“世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有幸担任湄洲岛“妈祖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小组组长,14年过去了,当时的申遗过程至今仍历历在目。



01

申遗动真了

2008年5月5日,时任莆田市委书记杨根生第一次到湄洲岛调研时提出:“湄洲岛要争取将妈祖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莆田市正式将妈祖文化申报“世遗”工作摆上日程。当年5月12日,湄洲岛成立“妈祖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因为我从1999年4月到湄洲岛任职后一直分管妈祖文化工作,并兼任湄洲妈祖祖庙副董事长,所以担任申遗工作小组组长,湄洲妈祖祖庙原董事长林金榜担任副组长。

从2008年5月底开始,我多次到原文化部、原福建省文化厅汇报、咨询和探讨妈祖文化申遗的可能性和程序。大家都认为,妈祖文化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标准,即第二条第二款第3项“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妈祖信俗”的名称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最为合适,从而为妈祖文化申遗明确了方向。

2008年9月5日,原文化部在确定包括从2002年开始申报的15个初选项目基础上,将有意申报的湄洲岛“妈祖信俗”也列入50个备选项目。虽然是备选项目,但我认为机会难得,必须全力一搏。



02

与时间赛跑

从2008年9月7日接到原文化部的紧急通知,到9月25日提交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只有不到20天时间,我们与时间赛跑,在两周内完成一系列申报材料。

9月16日,我们将“妈祖信俗”申报文本初稿呈送原文化部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第一次评审,却遭当头一棒。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申报文本初稿选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符合申报要求,须重新撰写。

距申报材料截止日期只剩一星期时间,有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其他项目的申遗时间历经多年,申报材料比较完备,建议我们放弃此次申报。但我想,申遗已迈出第一步,就不能放弃。9月17日,我和同事进驻福州,邀请熟悉“世遗”申报的福建艺术研究院时任副院长马建华,一同重新撰写申报材料第二稿。经连夜奋战,9月19日凌晨3时许终于赶出稿来。

9月21日上午,中国专家评审委员会初步通过“妈祖信俗”申报文本。这只是迈出申报工作的一小步,还有近万字中英文文本、30幅图片和10分钟、60分钟的中英文双语电视宣传片,以及自愿申报书、各地支持申报声明书、妈祖宫庙分布示意图、妈祖书籍等一系列申报材料,要在几天时间内全部备足,实在是一项非常繁重、艰巨和细致的工作。

在北京的6个日日夜夜,是申遗过程最难忘的。我们仍每天加班到下半夜,不断地修改、润色文本,并通过录音、照片等各种方式收集各地声明书,重新拍摄照片、视频等申报资料。紧张的6个不眠之夜后,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我们赶在截止日将“妈祖信俗”中文和英文版的申报材料送交原文化部外联局,打包航邮给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成为中国政府推荐参加“世遗”评审的35个项目之一,也是莆田市第一个获得中国政府推荐参加“世遗”申报的项目。



03

获得入场券

2008年10月25日,我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的函件,确认了“妈祖信俗”申遗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妈祖信俗”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后第一批申遗入场券。

2008年12月2日,我又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部长塞茜尔·迪韦勒女士的信件。她在信中对妈祖信俗申报材料中的前两个部分提出修改意见,还希望进一步提供妈祖祭典、供品、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和技能的具体传承方式,并要求在2009年1月15日前提交补充材料。逾期或补充材料不完整的,则留下一轮重新申报。

我在充分研究有关材料、函件要求和吸收专家合理性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十年来对“妈祖信俗”的构成要素、内在特征、表现形式、社会地位、文化功能、涉及群体、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以写实的方式修改补充材料,并请曾在联合国担任同声翻译的翻译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翻译将函件和补充材料文稿译成英文,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外籍播音员为宣传片配音,较好地融入国际语言表达习惯。2008年12月24日,文稿和重新制作的宣传片通过网络正式递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材料的补充和修改。



04

力求更完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接到我的函件和提交的补充材料后迅速进行审查。2009年1月10日,我接到塞茜尔·迪韦勒女士发来的函件,确认我们提交的“妈祖信俗”补充材料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部的要求,通过了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审查。这是中国政府推荐的少数明确进入第三个程序的申遗项目之一。

2009年6月12日,塞茜尔·迪韦勒女士再次发函件给我,告知该组织附属机构评审报告认为,“妈祖信俗”符合“世遗”申报条件,并推荐参加2009年9月底、10月初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四次委员会大会进行审议和表决。这标志着“妈祖信俗”距申报“世遗”成功只剩一关。

塞茜尔·迪韦勒女士还在函件中说,若对《推荐信》关于申遗对象的简介内容有任何修正可转告她。原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建议,《推荐信》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附属机构专家认真研究后写成的,最好不要修改。

但我反复看了《推荐信》,认真思考,最后还是提出一些争取能修改的建议。令人高兴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附属机构最后接受我的建议,在妈祖信俗《决议稿》中加了以下两句话:1.在“试图营救海难中的幸存者而献身。”后面加一句:“湄洲渔民为纪念这位好姑娘,在岛上建庙并奉为海神。”2.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包括”后面加一句“到湄洲祖庙谒祖、分神”。



05

申遗成功啦

2009年9月30日下午,是“妈祖信俗”完成申遗的最后一关。当天我在福州开会,心里非常紧张。下午3时33分,我的手机收到在阿布扎比现场参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发来的短信:“妈祖信俗申遗刚刚在大会顺利通过,特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特大喜讯!看到短信,我激动得手都颤抖了。

后来据中国政府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处代表介绍,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的代表,听取中国政府代表团的现场发言、观看“妈祖信俗”电视宣传片后,经审议表决一致同意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俗”成为中国第一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2010年8月19日,我受原文化部邀请,作为申遗地的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证仪式,从北京捧回了“妈祖信俗”的“世遗”证书。

至此,在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海内外妈祖敬仰者的热情支持下,我和我的申遗小组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2023年9月16日



原标题:《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好搜搜索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必应搜索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搜狗搜索全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热点聚焦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