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第一街”,一“麓”向前
来源:直销网 日期:2025/3/18 22:23:0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科创第一街”,一“麓”向前
指尖岳麓
从岳麓山下的风华正茂,到橘子洲头的澎湃诗声,湘江新区这片土地上追梦与奋斗的青春基因,从未间断,始终熠熠生辉。
如今,一群壮志凌云的时代弄潮者,在这片热土上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叩问:“麓山之下,何为青春之答?”他们的回答坚定而有力:“无创业,不青春!”
近日,记者走进被誉为“科创第一街”的岳麓街道,感受这里浓厚的创业氛围和科技创新的滚滚热潮。
科创版图扩容
以优质服务助力科创企业拔节生长
春日的岳麓山下,满是青春气息。行走在麓山南路,随处可见求学的青葱学子。每逢开学季,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长沙求学,从此与岳麓街道结下深厚情缘。
一颗颗种子种下,悉心浇灌,只待来日长成一片片参天大树。
驱车行至岳麓街道,只见科创园区星罗棋布,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以环岳麓山创新生态圈为核心,从西至东,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湘江科创园、五矿麓山科创园一期依次排开,不远处,中建智慧谷东区、后湖设计创意园、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德必人工智能产业中心、青商数字众创围绕后湖傲然挺立。八大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57.8万平方米,岳麓街道“科创第一街”的生态版图已徐徐展开。
众多科创企业、园区为何青睐岳麓街道?“科创第一街”打造有何法门?岳麓街道以优质服务作答。
走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湖南丛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丛茂科技”)的会议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探讨数智化解决方案。此前因应收账款回款期长,该企业一度陷入发展瓶颈。岳麓街道在走访中得知企业诉求后,与多家银行根据需求精准对接,帮助企业优化贷款结构,同时牵线搭桥国有背景基金公司,破解了科创型企业融资难、无抵押物的难题。“资金难题破解了,企业发展也更有底气。”丛茂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丛茂科技已拥有三大运营商全省线上50%的市场份额,网上业务营收近3亿元,在细分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无独有偶,皇家小虎仅用五年时间,跃升为2024年全渠道零售额突破20亿元的行业黑马,同样为岳麓街道的贴心服务“打call”。此前,该公司因业务扩展计划,需再成立两家合伙企业,但在线上设立提交材料后遇到注册困难,街道得知后,建立帮扶微信群,联系相关部门,汇报企业情况,经过多次实地了解,最终将该企业纳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白名单,同时,也同步解决了该公司人才子女入学难题。“街道领导太给力,感谢咱们街道的帮忙。”群聊中,皇家小虎副总裁未莱为街道帮扶工作点赞。
皇家小虎生产线。
据了解,2024年,通过“万名干部进万企”暨企业帮扶专项行动、政企餐叙会、重点企业走访等形式,岳麓街道推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全年为企业解决难题16个,为科创企业送上“稳稳的幸福”。
优服务展成果。细数岳麓街道科创园区建设历程,已是硕果满枝——后湖设计创意园入围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连续4年获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评价,湘江科创园连续3年荣获湖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双A”类评价,并获批省“五好”园区建设专项支持项目,中建智慧谷荣获湖南省“五星级”示范园区,湘江未来科技港获评2024年优秀省重点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释放。
科技孵化铸新高地。2025年上半年,总建筑面积39.4万平方米的三大科创载体湘江科智园、五矿麓山科创园二期、中建智慧谷西核即将投入使用。东湖高新湘江未来科技港也在火热建设中,一期即将封顶。
如今的岳麓街道,一条环高校科创走廊正以燎原之势生长,为科创生态注入澎湃动能,为“科创第一街”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岳麓山下好创业
打通“书架”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岳麓街道的名字,“岳麓山下好创业”在这里不只是口号,而是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
青春,是岳麓街道发展的底色。
在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大创园”)的创业咖啡厅里,“95后”谢江平正和一群大学生创业者围坐讨论。不远处,中南大学的实验室里,大二学生热扎义丁打造了后土机器人……高校密布的岳麓街道,不仅是科创高地,更是一片让青年“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热土。
创立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95后”顾善植,正是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顾善植曾在国防科大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怀着一腔热血,他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带领研发团队开发搭建了国产大模型训练平台和垂直行业大模型研发平台,实现对智慧化工、智慧园区等十二大行业板块的布局,完成了数十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回忆起企业一路成长的历程,顾善植笑着说:“湘江新区的创业氛围真的很好,我们一路的发展中,感受到了岳麓街道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温暖关怀。不论是以前、现在,还是今后,湘江新区就是我最好的选择,无论公司规模发展到多大,我们的总部永远都会在湘江新区。”
同顾善植一样,在岳麓街道,一场大学生当“主角”的创新创业培养计划正轰轰烈烈开展。
今年,大创园以其力挺大学生创业的举措“出圈”。虽然还未正式开园,园区就获批成为湖南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吸引36个创业项目入驻园区。入园项目可获得大学生创业基金5亿元规模的资金支持,以及涵盖技术专家、企业专家和投资人的“导师指导体系”支持,做到低成本、无忧创业。
进门第一眼,就能看到为创业者们入园项目和创业团队提供就近工商注册、就近办理涉企业务的支持,这是大创园与岳麓街道联合提供的服务。深入第一层的服务区,展厅内路演室、导师工作室、基金会客厅等一应俱全,无论是项目展示、融资对接,还是创业指导,都能一站式实现。“街道与大创园正在积极梳理入园项目服务清单,针对入园团队的需求,为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完善‘基金+基地+指导+服务’的孵化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这里打造成支持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创业梦工厂’。”岳麓街道经济办负责人介绍。
从大学生创业到项目孵化,再到高校科创走廊,当蓝图照进现实,“科创第一街”可谓名副其实。
“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首开项目和区校合作的示范工程——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宣布落户在岳麓街道辖区这一好消息时,我们抽调精干力量,以五加二、白加黑的魄力,依法征拆房屋165栋,为项目建设迅速腾出空间、创造条件。2017年首开项目的正式开工,我们生动诠释了‘当年立项、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基本竣工’的‘岳麓速度’,实现了‘区校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的产业智慧传奇。当时,我们就决定,要彻底走出一条属于街道特色的科创经济新路子。”岳麓街道党工委书记侯朝阳表示,近年来,街道聚焦新兴领域党建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党群服务站优势,在后湖、德必等党群服务站打造“园区服务综合体”,聚力增强党建服务功能。
2025年是湘江新区成立十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机遇挑战并存、压力动力同在的关键时期,岳麓街道如何干?
答案仍在奋力打造“科创第一街”这一战略目标中。2025年,岳麓街道将持续加强与中南大学科技园、中建智慧谷、湘江科创基地(一期)、湘江未来科技港等平台的深度对接,汇聚科创资源,筑牢创新根基;盘活园区存量,强化辖区相关重点科创平台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助力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基金+基地+服务”模式落地,护航青年就业创业;提速湘江未来科技港、麓山创新中电光谷项目、深业云境(商业)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建智慧谷西核、中建智慧谷E25地块、湘江科创基地二期、五矿麓山科创园二期招引工作,持续为科创经济第一街注入澎湃动力。
共建共治共享
让“急难愁盼”变为“幸福账单”
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承载着城市的繁忙与喧嚣;桥下,设备齐全功能广泛,安放着市民的休闲和娱乐。
日前,在湘江新区西二环联丰路桥下,传来居民打乒乓球爽朗的笑声。之前惟泽园社区的居民因缺乏运动场所,多次向街道反映。为解决居民难题,岳麓街道联合新区宣传工作部体育处,将目光聚焦到桥下空间这一“沉睡资源”上,通过精心规划与改造,从优化场地布局、增添运动设施等多方面入手,让桥下空间重焕生机,也解决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问题。
街道精心规划组织,为居民搭建休闲娱乐场所,为民生幸福添彩。
“以前这里电线乱拉,消防通道有时也被堵住,看着就让人担心。现在整治后,环境整洁了,安全隐患少了,住着更安心了。”此前,由于瓜瓢山片区、磨子山片区与中南大学校区相邻,再加上建设年代比较久远,存在较多问题和隐患。如消防栓、道路、电气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规范标准,布局规划杂乱;区域房屋多为自建房,存在较多“住改商”、改造加层等现象。
2024年,岳麓街道迅速行动,拉开了整治序幕。通过集中整治,拆除多个违法搭建摊点、建筑,让环境美了起来。
“街道整治之后,环境整洁了,安全隐患少了,住着更安心了。”李娭毑笑着说。
扮靓城市“颜值”,写好民生“答卷”。像磨子山小区这样的“蝶变”故事,还发生在岳麓街道的每条大街小巷。
2024年9月,连接中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西苑路全新亮相,让返校师生直呼安全便捷。改造后的西苑路设计了双向车道和人行道,且向南延长,直通西二环,还配套建设了排水设施、交通设施、景观亮化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等。
改造后的西苑路。
据了解,改建过程中,岳麓街道与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通力协作,在1个月内圆满完成西苑路拆迁腾地,2个月内实现新路建成通车,昔日高校周边违建扎堆、秩序混乱局面彻底改观,将“瓶颈路”变成了人人夸赞的“民心路”。同时,在洋海塘小区、文艺村小区,通过着力解决群众急盼的车位、便捷生活圈需求,街道联合社区增设停车位;对左家垅和黄鹤生鲜市场脏乱进行集中整治,为群众幸福“加码”。
属于岳麓街道的幸福样图还在绘画中,奋斗拼搏的青春故事也将在新的一年有更加浓烈的色彩。侯朝阳表示,2025年,岳麓街道将担非常之责,尽非常之力,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汇聚科创资源,筑牢创新根基,激活内需强引擎,深耕楼宇激活力,强载体、强帮扶、强生态,持续为科创经济第一街注入澎湃动力。此外,还将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解决群众的心头事,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让科创引擎更强劲、民生底色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