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的老年人如何健身?
来源:闪电新闻 日期:2025/5/3 19:02:07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今天,上海的老年人如何健身?早上结束了在外滩的练功十八法锻炼,72岁的王静芳又赶到南京东路街道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以下简称: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近日虽寒潮来袭,但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里暖意融融。王阿姨心灵手巧、古道热肠,这天约好了,她要教街坊的老姐妹们做绒线花。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1年6月10日,上海“民政+体育”携手打造的首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正式揭牌。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上海在全国首创、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这也意味着上海的老年人拥有了专属的“健身房”。两年前,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对外开张,王阿姨是第一批来健身的会员。
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老人们不但能科学健身,还有丰富的活动内容。
近年来,老年人健身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跳广场舞或是健步走,而是希望进行更多的体育专项锻炼。然而,各地健身房以安全为由将老年人“拒之门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法律专家认为,民法自愿原则下,设置年龄限制属于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范畴,商家有权选择服务对象,并没有强制缔约的义务。因此,健身房拒绝老年人的行为并不违法。
面对老年群体健身的刚性需求,“一拒了之”显然不人性化。在上海,老年人健身去哪里?他们是否能得到妥善的对待?记者对此进行采访调查。
每天打卡“专属健身房”
走进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窗明几净,柔和的色调让人赏心悦目。和传统健身房不同,这里的室内空间合理规划了体质监测区、有氧锻炼区、等速肌力锻炼区、微循环促进区、综合干预区和休闲交流区六个区域,配置了适老化健康促进设备。
对于有健身房拒绝老年人的现象,王阿姨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这个还是要因人而异。我们平时一起健身的老人,七八十岁身体健康的都很多。之前我参加社区里的瑜伽班,我的筋比较紧,所以练起来难度有点大。不过我们一起练的有个80多岁的老人,瘦瘦小小,还能做‘一字开’。我喜欢低强度的慢运动,经营性的健身房不适合我,所以还是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关键是科学健身。”
适老化健康促进设备能够满足大部分老人的日常运动需求。
有健身的需求,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69岁的凌美君跟王阿姨有着同样的想法。当初她到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来的第一印象就很好,“我退休后,儿子买了运动服,让我出去健健身,之前一直在外面做操。后来听朋友介绍过来看了看,这里的器械都很适合老年人,就决定来试试。”
每位来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的会员通过AI智能体测一体机获取体测报告,由尚体乐活后台小程序生成“运动处方”,在健身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锻炼。“叔叔阿姨每天来锻炼前,首先要‘打卡’,进行心率和血压,通过实时的血压和心率数据,确定当天的训练日程。”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馆长杨洪告诉记者,“有时候天气冷,或者路上走得太急,叔叔阿姨血压偏高,我们就会建议他们先喝点水、休息一下,或者从比较舒缓轻松的全身律动运动开始锻炼。”
凌阿姨初来时走路不稳,健身指导员告诉她因为老年人肌肉量衰退,会导致走路慢、站不稳,让她不用担心。现在,凌阿姨已经成了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常客,“健身指导员特别关心我们老年人,每次来都会问我们的身体情况,哪里不舒服就调整运动方法,各方面都很安全。你看这个跑步机,锻炼时老人身上别个夹子,是连着开关的,一旦站不稳,机器感应到就会立即停止。”
在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越来越多的老人尝到运动的甜头,每天来打卡。其中反馈最多的是便秘、失眠的情况有所改善,这都要归功于微循环运动。微循环运动的原理是通过低频刺激加强肠胃蠕动,能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毒排便;还能调节自律神经,改善睡眠,缓解压力。
74岁的杨阿婆体弱多病,有高血压、风湿性多肌痛等慢性病,免疫力低下。按她的话来说:“老早钞票都用在看病上了,现在我要多来运动,少跑医院。 ”
地处市中心,螺蛳壳里做道场。南京东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东路街道有常住人口3.3万,其中老年人占比达到约4成。南东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是社区养老场地“体医养”融合的创新试点,由第三方运营。原本,这里是一间老年日托所,有8位老人日常在此吃饭午睡、休息;另外有一间活动室,给老人们做做手工活动。通过改造升级后,专为老年人度身定制的健身房可以辐射周边老年群体,弥补健身设施的不足。
因为会员大多是弄堂里相熟几十年的邻居,一边锻炼,一边可以拉拉家常。有几位阿婆的丈夫都已经过世,平时在家一个人,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除了体验专业的健身器材和科学的健身指导,这里还有会客厅氛围,提供各类日托所活动。独特的社交功能也缓解了“失独”和空巢老人情感孤独的问题。
据了解,上海目前已建成100余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覆盖全市16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