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沿江步道上游人如织,不少市民游客搭起帐篷,在江畔草坪上野餐、放风筝,享受春日暖阳。近年来,巴南区推进滨江景观长廊建设,辖区长江岸线焕发新光彩。如今,这条集休闲、观光、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带成了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巴南区沿江步道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亮点之一。近年来,重庆扎实推进长江遗产保护、深入挖掘长江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区域协调联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保护沿线文物
长江重庆段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之地,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诗句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承载着重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追溯长江文化、讲好重庆故事的宝贵资源。
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重庆市系统梳理长江重庆段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28个,遴选文化标识69个。完成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核实不可移动文物2.6万处,可移动文物19.6万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0处;登录可移动文物14.8万件,珍贵文物4.2万件。按照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对全市项目进行分类梳理,研究建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项目“一本账”。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紧紧围绕长江流域人类起源、巴文化、宋元山城遗址等重点考古领域,实施三峡大遗址考古20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出土文物标本5000余件(套)。大力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的“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蜀道考古研究”,实施涪陵小田溪墓群、九龙坡冬笋坝遗址、江津梧桐土遗址、长寿温山县城遗址等考古研究项目,为长江文化保护提供了更多的考古实证。
同时,重庆还深入实施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一期修复项目并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修复三峡出土文物2400余件(套);整体推进三峡考古研究,完成15部三峡考古报告的编写出版。
传承长江文化
在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如何展示好长江文化,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更好地融入生活、惠及群众?近年来,重庆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推动长江文化活态传承。
“文物保护是传承的基础,只有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才能够为传承提供可能。”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蒋锐介绍,博物馆坐落于涪陵区,水上部分坐落于长江之畔,水下部分则深藏江底,与长江文化紧密相连。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可以乘坐90米长的扶梯抵达数十米深的江底,透过玻璃窗口参观古代长江水文题刻。
游客黄涛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后赞叹不已:“历经千年的石刻作品在江底保存完好,这是长江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馆内现存题刻165段,系统记录了长江中上游枯水年份水文变化的规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蒋锐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每年吸引中外游客超20万人次,并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这里翻开中国水文密码的史书。”
磐石城考古遗址公园是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庆)第一批重点项目,也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为该区域乃至三峡地区早期人类的活动区域、居址选择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学材料。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磐石城遗址的特性进行了分区保护,打造遗址公园展示窗口,让其成为长江重庆段的重要文化标识。”项目负责人普登介绍,项目通过交互系统,结合发掘资料,构造了战争、生活等场景,并数字再现文化遗存,设置了发掘体验区发展研学旅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传播长江文化。
加强区域协作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超长历史跨度和超大空间尺度的线性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重庆与四川、湖北在规划编制、项目策划、文旅融合、宣传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跨区域协作共建的典范。
为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合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湖北段建设,叫响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2024年,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签署《2024—2025年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推动完善多跨协同机制,携手推动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纳入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协同编制《三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规划》,合力建设国内首个跨省市、跨区域、一园多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长江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双方携手,充分挖掘长江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整合船工号子等非遗,共同开展长江主题文艺作品、舞台作品、美术作品等创作生产,推出一批长江文化主题文艺精品。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川渝两地秉持共谋共促、共建共享的理念,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跨区域合作共建样板。川渝两地分别建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一本账”,系统实施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皮洛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白帝城大遗址保护、都江堰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项目。签订《共同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完成石窟寺考古调查146处,采集龛窟图版及数据近4500个。实施三星堆遗址、皇华城遗址等重点考古发掘工程,累计实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905个,推动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盐业体系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重庆市副市长但彦铮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将持续在规划编制、文化保护、文旅融合、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一体化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加快形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标志性成果,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贡献川渝力量。(陈 潜)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