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红拳软器械流星锤与绳镖之甄别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日期:2025/4/2 17:38:0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细说红拳软器械流星锤与绳镖之甄别
谈到武术软器械,人们马上会想到三节棍、九节鞭、梢子棍、流星锤、 绳镖加之因周杰伦而疯魔青少年的两节棍等等。就绳镖、流星锤的概念,查阅了较多的武术教材,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教材是这样阐述的“绳镖、流星锤”:都是以绳索缠绕身体各部而变化出许多动作的套路练习。主要动作有踢球、拐线、缠脖、“十字披红”、“胸前挂印”等,它的特点是“巧打流星顺打鞭”,练习流星锤和绳镖都须用巧劲。一根长索在身前、身后、脚部、肘部、颈部缠绕收放,不用巧劲就难以变化自如,它是技巧性较强的项目。但就武术“软器械”概念,笔者在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研究其普遍外形、共性及通用功能将之“软器械”定义为:用不同节次的金属环或链将短小的金属、木质器械或绳索进行连接,并将之运用于护身、缠绕、放长击远、方法变换使之可软、可硬,便于携带的收拢性器械。
流星锤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人类发展初始,采用的任何器械均为自然界赐予,因而几乎没有经过加工,用自然藤条拴住石头即为最简单的流星锤,不但可以击中、还可缠绕、羁绊食物乃至动物,以后演变成为兵器用于战斗,战国时期“水陆攻战图”上就有双手使流星锤,袭击敌人的形象。明代战场作为兵器开始使用,以绳索或以铁链扣系一兵器,手执锁链之一端,而用力将自己所系之器掷出击人或钩人;其作用介乎短兵与远射器之间,可以抛掷击远,亦可缩短以击近身敌人之兵器也。明代战场上不同兵种用之颇多,不但歩卒、骑兵均用之,且出海远去的明代海军亦用之,用作舟上战及登录后抛击土人之特种兵器。在清代民间艺人常用流星锤“打场子”。
西部红拳典型的软器械有流星锤和绳镖,固流星拳谚有“开场的流星、扫场的刀 (春秋刀),可见流星锤在西部红拳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而就武术器械流星锤,学者郝心莲在中华武术实用百科中这样阐述:“流星锤又名线锤,属软兵器暗器。流星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中天空中飞行的一种陨石的称谓”。调查中看到流星锤就外形分为单流星和双流星两种:长绳一端系一锤称单流星锤,长绳两端各系一锤称双流星锤。流星锤形常见的有南瓜、甜瓜之外形,其分有瓣,重一斤左右,锤与绳之间有2-3个铁环相连,并系有彩绸,锤绳一般粗细为3米左右,双流星绳长减半。较多的拳师在初学流星锤时很是辛苦,由于锤头为金属制的圆头,而在西部最初锤绳是用棉线编制而成,锤坠在绳头端,是而要运用柔软的长绳将其挥洒自如绝非易事。假以时日经过反复习练、熟练后锤绳、锤头时而蜿蜒柔软“青龙缠项”、时而硬如刚铁“霸王脱甲”,活灵活现、眼花缭乱,故红拳拳谚有:“江湖浪荡综合用,打人离不了丈二绳”。
西部红拳流星锤基本的打法有:手打、肘打、肩打、头打、背打、腰打、膝打、脚打等,也即运用身体各部位为基点进行缠绕击打、放长击远。拳谚有:“一收一放如闪电、专打人的胸和面”等。单、双流星在使用时上下翻飞、刁钻诡异、放长击远、软硬兼备而突显其能。由于双流星较单流星运用时难度更大、双手左右齐用、加之器械技术的运用,需耗用非常多的时间进行磨练才能熟练掌握、驾轻就熟,故而近年来习练之人已不多见。
绳镖,和流星锤同属古代软兵器械之一,较流星锤外形的区别在于它是由一条长绳和一个拴在绳头的金属镖头组成。镖为圆锥形或菱形,长约四寸、重半斤,绳长一仗二尺。绳与镖之间有三至五个铁环相套,同样系有彩绸,绳的另一端打成活套,以便手握。同样演练和使用时,利用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做缠绕收放,放长击远 。现代红拳使用的绳镖外形多为棱形(六棱或四棱),还有枪头形的金属尖状头,又叫甩头。镖头后系或不系彩绸随个人喜好。镖头后铁环最中间一环、两侧各加一环,因而表演时环上、镖尾上若加彩绸就会绚丽夺目,引人入胜;但要注意锤彩的大小需配合锤的重量,若锤彩过大则运行中锤身飘,若锤彩过小,则锤身速度过快不易掌控,故而尺寸大小适宜,锤彩实则在运行中可起到稳定风速的作用。
西部红拳中流星锤和绳镖由于用绵软坚牢的绳系之,绳之缠绕便于携带,特别是习练中随耍拳人挥洒自如,可远可近、可软可硬、可套可解,但其最主要还有放长击远。锤头有抡打和击打、镖头有点穴之功效。由于常用于突然袭击,因而古代很多人将它们也用作重要的防身暗器。
西部红拳流星锤和绳镖虽同为软器械,练习方法相比较而言,绳镖较流星锤技术简单一些。流星锤主要方法为缠、绕、撤、钻,抛、送为主,运动路线开阔;而绳镖主要的方法为缠、送、抛、击、扫、抡等,故而在技法传授上就有 “流星打手腕、绳镖穿心喉”的说法,另有“巧打流星、顺打鞭”之说,精准、画龙点睛的描绘出两种软器械主要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突显流星锤以“巧”制胜的技术特点,体现出西部红拳人的聪明智慧。
但是红拳流星锤和绳镖在练法上各所不同。对于流星锤初学者,一般用布袋装好一定分量的沙子或庄稼,绳头将之系好,慢慢抡动、逐渐挥舞长绳反复习练,刚开始运用之时,绳之软绵、沙袋在挥舞中以圆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一定的速度、力度逐步加速。最初习练时由于生疏经常将自己打的浑身青紫,唏嘘蹦跳不已,因而若没有坚强的毅力、由衷的热爱,不花费相当的功夫、不受相当的被打之苦,很快就会因怕痛退缩而绝坚忍不下来。后经过一定时间、技术的打磨,习练中用心体会锤头套绳由根起,细心揣摩手握绳的力度及手型,可据动作之不同而不同、进而在手中滑行,绳子似握非握,收紧、放绳之长、短相宜。随着锤绳圆熟越来越顺从心意、可逐步根据自己功力的不断增加适当增加沙袋乃至锤头重量,使其活灵活现、指东打西,意到锤到、随心所欲、人锤合一。
而习练红拳绳镖的练法,可利用放绳的劲力发镖疾出,但发镖的准头绝不是一蹴而就。初学者可随自身习练时间及熟练程度的推移,调整习练定点目标由大而小、由点而空、由固而活,逐步精准,直至整个动作随绳的抡圆、出镖、收镖完整圆熟、通顺,一气呵成,击中点位、击穿形孔。
由于流星锤及绳镖外形均有彩绸,特显示出彩绸在器械运用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彩绸在古战场上可防溅血滑手。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由于流星锤、绳镖在战争中必定会沾粘到血液,血液顺着绳子流至锤绳上,一旦血液在绳,锤绳就会变得滑手,不易控制,故而锤、镖彩可起到粘血、阻挡血液流至锤绳的作用。其次,随着时代的更替、战争的消失,锤彩、镖彩起到很好的美饰作用,其颜色、大小可根据使锤人个人喜好,配备坚硬冷峻的金属锤与镖,使流星锤和绳镖在急收放长、左右缠绕以及各种打法的不同转换中,起到抓人眼球的醒目作用;再次,还可在光线不足使用的时候,起到显著的标识性作用。
西部红拳之流星锤的技术特点:放捶时出手一条线,多以二郎担山势变招换式,技法多缠,绕,撤,钻,运动路线开阔。常用的口诀为:“流星本是一根绳,耍开好像一条龙;前耍一丈龙摆尾,后打八尺虎翻身;上边耍雪花盖顶,下边耍古树盘根”;还有“流星本是铁疙瘩,老君炉里去炼它;炼了七七四十九,到今失在江湖手;上殿耍的君王爱,下殿耍的文武夸;铁疙瘩,铜疙瘩,两宫一见笑哈哈”。
西部红拳绳镖的技术特点是:以巧见长,不拘套路,多以二郎担山势变招。常用的口诀为:“绳镖线锤丈二绳,十字披红背在身;巧结活扣帅挂印,急用之时快如风;直打如枪一条线,弯弓射虎任意行;前后左右上中下,秦琼背锏宜巧用;老龙卧项任意转,左右盘肘取中锋;张飞骗马分内外,青龙出海虎出洞;二郎担山利变势,判官脱靴脚面钉;巧踢毽子蝴蝶飞,浪子踢球最难行;霸王卸甲前滚翻,飞镖取胜急收回”。
流星锤及绳镖作为传统红拳的古老器械,在现代的西部因世代相承、由衷喜爱作为标志性器械还保持有非常高的使用率,特别是流星锤由于在西部红拳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故而在不同地域及省份常常可见红拳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缠甩耍练,且随漫长历史长河之时间转换、始终在西部红拳世代传承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难能可贵。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