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日期:2025/3/27 12:03:23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阿里京东,该戳破自己的Web3电商梦了|36氪新风向lite编者按:Web 3.0,新商业战场的“风暴眼”。
自2008年区块链诞生至今,从中孵化出来的Web 3.0高举“新一代互联网”大旗,已然成为当下互联网及科技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赛道阀门打开,涌入的还有难以计数的新玩家。 有人将Web 3.0誉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革命”,也有人称它是一场资本炒作的“庞氏骗局”。但归根结底,科技只有落回现实,最大限度地服务人和社会,才是长远发展之计。
Web 3.0对当下人们的衣食住行会带来哪些实质性变革?到底会如何服务我们的生活?这次我们尝试拨开Web 3.0“高大上”的外衣,着眼当下,聊一聊Web 3.0之于各行各业的现状、困境与未来可能性。
这是我们《Web 3.0·X》系列的第一篇文章,enjoy it。
采访|江心白 王与桐
撰文|江心白
编辑|石亚琼Web3起风已久,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摩拳擦掌,想要布局下一个时代。电商赛道亦是如此。
回溯Web2时代下的互联网电商史,也是一场资本博弈之战,只不过其战场从早期萌芽的传统电商,逐渐向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的模式转移和变迁。时至今日,除了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大巨头之外,还有以抖音、快手、得物、小红书等为代表玩家迅速涌入,投身到这场跌宕起伏、刀光剑影的互联网电商大战中。
这群敏锐商人嗅到的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正是“Web3+电商”。
提到“Web3+电商”,不免让人想到当下最火的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事实上,巨头的确也在以NFT为切入口,紧锣密鼓布局Web3时代的电商架构:截至今年5月底,淘系数字资产首发第一阵地——天猫数藏已累计与超60个品牌合作推出了超过120款数字藏品;今年“618”,除了天猫数藏继续发力外,京东灵稀平台联合各大IP,推出了涉及传统文化、数字艺术、潮流文化等多种主题的数字藏品。
以NFT为载体,阿里和京东通过“实体货物+数字藏品”的营销方式,协助各大品牌加速产品销量、流量及年轻消费者的增长,强化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与情感链接。但在Web3电商时代下,NFT不过是繁多应用中的冰山一角。归根结底,亦是一种营销手段。
未来的Web3电商究竟会有多香?对消费者来说,也许在购物时选择戴上AR/VR设备,就能在家身临其境地逛商场、选购货物、下单,看中心仪的商品直接付款给商家,商家收到款后发货,从交易记录、物流运输到售后商品验证、防伪等服务全流程可追溯,无需担心买卖双方违约及信任问题。
在快速变化的Web3时代,我们对未来一切的构想仍是未知数。但不管未来它会以哪种形态存在,Web3电商或许都会对当下电商零售的人、货、场进行颠覆与重构。
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嗅到蛋糕的人蜂拥而入,新一代革命者跃跃欲试,Web2时代老牌电商玩家该如何守住城池,或是吞并新的领地?Web3.0生态图景(图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中国一年的交易额规模有多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数据,2021年全球电商市场总额达4.89万亿美元(约33.03万亿人民币),仅中国电商市场就占据半壁江山,高达2.779万亿美元(约合18.77万亿人民币)。
高度密集的人口、廉价充足的劳动力、基本成熟的物流行业、丰富的电子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让国内Web3电商的发展具备了海外市场难以匹敌和复制的条件优势。
一马当先的,是阿里和京东。
作为Web2时代当之无愧的国内电商第一梯队,现阶段,阿里和京东都已率先开展Web3电商领域的相关规划和项目研发,其打法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基于各自的联盟链技术(阿里蚂蚁链、京东智臻链),或以云、数字人、NFT等方式,将Web3融合进自身业务中,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尝试。阿里:丰富平台与商家促销手段,完善买家互动机制
如果从消费闭环看,阿里拥有全球超13亿的活跃消费者用户,以及成熟的支付、商业化平台和渠道,消费链路较为清晰。
按照阿里的思路来说,从Web2电商迈向Web3电商,最先改变的是供给模式,也就是平台所能为用户提供的商品、下单、评论、虚拟物品以及活动等基础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底层技术和To C、To B两端的体验,将是阿里优先沉淀到Web3的能力。
在技术基础端,阿里某高级产品经理告诉36氪,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阿里能够将Web3的安全能力、去中心的资产分配能力集成在电商业务中,通过Web3+数字云(阿里云+电商云)进行相关业务端投放,把原来平台上较为通用的能力包装得更加完善。
在品牌策划方面,阿里旗下的阿里妈妈内部建立了平台营销策划部门,该部门主要围绕品牌商及相关用户的消费体验,提供类似数字化Web3的虚拟空间,也叫数字交互媒体,以此承载品牌商的NFT及资源置换。
在用户交互侧,则是进一步完善买家与商家之间的互动机制。比如买家在购买一件商品或者参与某一活动之后,可以创造相关内容并获取一些虚拟物品或实物奖励,通过积累这些奖励提升自己的信用标准,相当于平台背书,随着信用的不断积累,买家可以拥有更多权益。在商品展示层面,过去商家主要通过图文或视频直播的方式对商品进行全方位展示,未来这部分可以通过AR/VR技术来做虚拟直播、虚拟展会,甚至是虚拟数字人时装走秀。同时基于数字人技术,NFT的展示和流通形式也能更加丰富。
现阶段,阿里在Web3电商的探索更多集中在营销层面,通过NFT、数字人来提升用户对品牌实体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欲,尤其是数字人的应用落地相对较为成熟,已经逐渐形成闭环向下渗透。天猫数藏合作的部分品牌NFT(图源:淘宝APP)
例如,阿里除了利用数字人在平台侧发起IP品宣及活动外,还会将这部分能力下放到商家环节,商家自行利用数字人来服务自己的产品。归根结底,这些仍是促销手段的升级。
如果按照这一模式来看,阿里在Web3电商的盈利模式并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依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或产品的抽佣,二是曝光或坑位费。因为不管未来Web3电商如何变化,其核心还是让买家和商家之间的交易链路更加多元化,但对阿里平台来说,其赚钱的核心仍是流量优势。
目前阿里在Web3电商领域的各模块技术及能力均基于蚂蚁区块链构建,但整体仍较为分散,以单点迭代布局为主,尚未形成整合之势。
2、京东:率先聚焦商品防伪追溯,“供应链+金融”双布局
与阿里更多在营销层面精进不同,京东在Web3电商方向最先尝试的是商品的防伪/验证/追溯,以及供应链、物流运输的追溯。
整体来看,京东的Web3电商布局主要以智臻链这条线展开,围绕主营业务并基于业务场景融入区块链相关技术。京东某高级产品专家告诉36氪,目前国内电商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山寨产品肆虐,而依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以及数据开放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够结合电商品牌做商品认证,包括防伪技术和产品溯源,直接让假货丧失生存空间。这也与京东一贯的自营、正品形象吻合。
“对假货的打击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认为是Web3电商最核心的价值。”他提到,Web3与电商的结合,能够促进整个市场的公平和正规化。例如,用户购物时不用再过多担心店铺的信誉评价,验证各种好评差评、是否刷单,因为信任问题在“上链”那一刻就已经解决了。
在商品防伪及追溯方面,京东大宗商品的数仓体系能够对仓库物资进行锁定,并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区块链中,能实时监测商品的流转情况。同时,商品的追溯能力也从最初的消费品追溯拓展到医药产品的追溯,更好地支持京东健康服务。
除商品本身之外,在电子合同方面,京东智臻链能够为云端电子合同提供身份认证、合同模板、电子印章、文件签署、合同归档管理等服务,并通过区块链存证,为合同数据提供双保险,具有多方见证、防篡改、可追溯特点。除此之外,京东还拓展了电子数字产权服务。京东智臻链数字存证(图源:京东智臻链官网)
京东某高级产品专家透露,截至2021年年底,京东智臻链合作品牌已超2000家,防伪查询服务累计达千万级规模,覆盖母婴、美妆、二手、奢侈品等多种品类。
除了供应链创新之外,金融也是京东Web3电商布局的另一大重要领域。京东主要将白条和金条两款信用支付产品,通过金融创新与供应链结合,同时也在做资金监管。
京东针对会员服务体系同样进行了探索,包括给用户发积分、红包、虚拟货币等,以更好地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当然,目前京东的Web3电商布局更集中在商品的防伪、追溯等业务,对当下Web2电商来说属于服务范畴,并没有达到Web3电商阶段一个颠覆性的创新或商业模式的改变。
3、双巨头之外
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止阿里和京东,另一位巨头拼多多没有缺席。
业内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拼多多内部正尝试探索Web3相关业务,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业务重点。在他看来,拼多多实现Web3电商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让各个用户都能创造价值,给自身带来收益。尽管现在拼多多推出的“邀请好友拼单”等任务体系也能帮助用户创造价值,但这一模式本质是让用户消耗时间去换取相应报酬。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在NFT方面迟迟不见动作。究其原因,也许跟平台调性有关。
整体来看,一般用户兴趣较大、参与感较强的,是一些质量和调性相对较高的品牌NFT。但长期以来,拼多多主打的是下沉市场,这部分用户对参与Web3等新事物的积极性并不算高,这对公司开展Web业务布局来说,或许是一个潜在风险。
相比之下,像小红书、得物这类用户画像较为垂直的平台,其用户可能更容易为美妆、母婴、潮玩这些特定领域的品牌买单。
例如今年6月,得物上线数字藏品平台并发布首轮NFT头像Sneakercube,用户可通过抽奖的方式获得NFT头像盲盒,头像有可溯源编号,可在得物社区展示,但暂不支持二次交易。
还有一直在追求“电商梦”的小红书。去年起,小红书开启“潮流数字时代”计划,先后邀请超写实虚拟人Lil Miquela、AYAYI、Reddi,以及国风虚拟偶像翎Ling等虚拟人入驻小红书,虚拟人生态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小红书正式上线数字艺术平台R-SPACE,支持用户直接在小红书上购买NFT,并在个人主页展示自己的藏品。
但现阶段,小红书在Web3领域的布局更倾向于Web3社交,并未积极和自身电商业务打好配合。小红书上AYAYI的主页和数字藏品,以及数字艺术平台R-SPACE(图源:小红书APP)
尽管越来越多电商玩家开始关注“Web3电商”模式的新商业机会,但怎么走?走去哪?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尤其对未来各业务协作的变现模式都尚未清晰。
哪怕是国内电商三巨头,当下也不过只能搁浅在Web3电商的入口,在迷雾中寻找正确答案。
实际上,当下国内外公司在Web3领域的技术差异化并不大,除了区块链技术外,去中心化服务、底层协议、安全性、隐私保护等仍是大家持续推进的技术路径。
具体到电商赛道,现在的Web2时代,电商平台主要是单向地对用户输入相关的商品信息、活动信息。但对用户来说,购物后在平台只能发相关评论和帖子,很难实现商业化或内容变现,同时信息的所有权仍归平台所有。
从技术角度看,未来要更好地实现Web3电商,核心离不开两项技术,一是区块链,二是加密货币。首先对平台而言,Web3电商的模式可大大提升用户粘性。例如,用户能够参与平台的信息、数字化建设,也能主动通过各类形式做相关内容的输出。这意味着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内容边界会越来越模糊,用户能够在平台中获得收益,目前已经有创业公司从这个角度切入电商平台赛道。
其次对用户来说,如今交易主要发生在用户和平台之间,但未来随着加密货币及NFT的成熟,能够更好支持用户之间的交易,相当于把现在的天猫、淘宝、闲鱼等各个平台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然后再与AR/VR、NFT等技术做结合,让用户在平台上更自由地创造价值。
例如在NFT方面,天猫数藏正加速拓展生态,加强与品牌企业之间的合作,其团队主要以平台搭建人员为主,具体的技术能力依赖阿里中台或蚂蚁区块链等相关部门。但关于NFT如何与Web3电商更好地结合,我们还未看到明确的方向,目前更多是NFT+实物的方式,也就是说,除开单独的NFT交易平台,NFT只是电商的营销手段。
NFT想要在Web3电商走通,其技术和生态的成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一旦开放交易,需要将数字藏品的稀缺性与购买、转售的链路流程打通,这是未来Web3迈向成熟的关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