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嫘祖后人多长寿 传承美德福绵延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收藏】 【关注】 【举报】 【我要收藏】
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嫘祖后人多长寿 传承美德福绵延
今日驻马店
走进长寿之乡 打开长寿锦囊|记者带你聆听“百岁老人”的故事——宋集镇崔庄村:嫘祖后人多长寿 传承美德福绵延
记者 许静/文 见习记者 赵永涛/图
斗转星移过百岁,崔庄寿星话沧桑。从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到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他们走过了一个世纪,亲历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一位百岁老人的故事都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看看这里的百岁老人们。
朱然:女人本弱,为母则刚
整洁漂亮的村容村貌,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标语墙,“五星创建,你我同行”几个醒目的大字与周边的蓝天、白云、绿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春日里的崔庄村移步是风景,入目皆清爽。4月13日,记者在镇党委书记康贺的陪同下,来到了朱然老人家里。
“奶奶,您今年多大年龄啦?”
“不知道多大啦,反正都100多啦!”见到崔庄村朱然老人时,她虽看起来身体康健,但却面带愁容,目光里流露着缕缕忧伤。记者不忍打扰,正欲转身离去,一旁老人的女儿申金宇说:“俺娘正伤心呢,她的儿媳妇生病住院了,她心疼得一天到晚抹眼泪,每天都要给儿子打电话,问儿媳妇好点没?”
在申金宇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老人一生育有七个子女,其中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平时是几个孩子轮流照顾老人,现在和小儿子一起生活。
申金宇说,虽说生活在农村,但自己生活在一个特别有爱的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听俺娘说,经常是“活干得多,饭没得吃”贫穷导致的挨饿,是申金宇无法忘却的记忆,那时候一锅饭不够一家人吃,但姐弟几个都是随便“吧唧”两口就谎称自己吃饱了,他们都想让对方多吃点儿。
“俺娘不容易啊,俺爹去世的早。那时候晚上哪见过娘的影子?”回忆往事,申金宇眼中闪烁着莹莹泪光。“记忆中俺娘每天白天下地,晚上都要去大队食堂帮工,她啥活都干,择菜、洗碗、扫院子,感觉娘那时候就是一个铁打的金身,干不倒,累不垮!大了以后才明白娘受的苦,她要用一个女人羸弱的身躯,把我们姐弟几个拉扯成人啊!”
都说长寿和饮食有关,女儿说朱然老人从不挑食,尤爱面食,这么大年龄了还是喜欢吃捞面条。
提到捞面条,一直低头不语的朱然老人突然说话了:“俺儿媳妇就爱给我做捞面条,手擀的,蒜汁热捞面,从来不嫌麻烦。”
记者好生奇怪,她不是耳朵不好使吗?又是怎么听到我们说话的?
“奶奶,儿媳妇对你好是吗?”记者贴近老人的耳朵大声问。
“儿媳妇好啊,好得很!不好我这半截身子早就埋土里啦!”老人朗声回答。
申金宇告诉记者,母亲和家人感情笃深。就在前几天,母亲突然说不出话来,弟弟生怕母亲有啥闪失,小心地背起母亲然后抱到车上,一家人火速赶到医院,母亲可能感觉自己年岁大了,不一定能过这个坎儿,她像要告别似的和儿子抱头痛哭。也许是孩子们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再加上医生的妙手回春,奶奶又奇迹般地康复了……
时光荏苒,百年一瞬。朱然老人一辈子没什么丰功伟绩,但在那个一穷二白的艰苦奋斗岁月里,朱然老人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和坚强,响应“建设新中国”号召,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养活了七个儿女。人生有时不必轰轰烈烈,不必荡气回肠,在朱然老人身上,有着新中国农民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用汗水建设家乡的同时,她也完美诠释了那句“女人本弱,为母则刚”。
朱二妮:百年岁月一个“好”字
“奶奶,您多大年纪了?”
“七八十了吧!”当记者问及正在屋檐下晒太阳的崔庄村百岁老人朱二妮时,老人风趣地回答。
“俺奶是想永远年轻啊!”一旁的孙女范雪芳插话道。范雪芳告诉记者,奶奶今年100周岁,年轻时也受过不少苦,但她勤劳,爱干活,捡苞谷、拾麦穗、割猪草都不在话下,前两年还能打扫庭院,这两年年岁大了,腿脚不方便了,才不让她干活,让她坐在院子了“看着家。”
和老人聊天时,老人的一只手臂一直在晃动,手臂上那只翡翠镯子一直也随着晃动。
“镯子谁买的?”
“闺女。”
“褂子谁买的?
“孙女。”
“鞋子呢?”
“儿媳妇。”
瞧,老人虽然年龄大,但脑子不糊涂,她心里的“账本”记得清楚着呢!
“俺这一辈子,没和儿媳妇吵过嘴,她们爱干啥干啥,我也从来不管!”看得出,老人活得很通透。
走过百年岁月,历经风雨沧桑。也许在和儿媳相处之中,温暖的故事太多,好多具体的事情,老人已有些记不清楚了,只是喃喃道:“俺几个儿子和媳妇都好得很,轮到谁家都是端吃端喝,我爱吃啥他们就做啥,这辈子,满足啦!”
每次孙子孙女们回来,也总要给老人带点礼物,孙子们表示要向母亲学习,传承“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告别时,老人拉住记者的手说:“俺孙女还没对象哩,你能不能帮俺寻一个?”
儿孙满堂,同为老人尽孝道;百岁老人,仍为儿孙把心操。怎一个“好”字了得?
西平豆腐:老幼皆宜常吃长寿
在采访百岁老人的路上,恰逢一位卖豆腐的中年妇女路过,陪同采访的宋集镇党委书记康贺热情地给记者介绍:“俺西平的热豆腐不仅是西平名吃,也是长寿老人不可或缺的长寿食品呢,先来碗尝尝吧!”
“一碗、二碗、三碗……”和记者同行的村镇工作人员每人一碗,浇上西平天然的香椿酱和红色的辣椒酱,那色泽、那香味,真让人垂涎欲滴。
“这豆腐真好吃,俺家经常吃这个。”“我也喜欢,吃咱西平的豆腐能长寿……。”看着她们吃豆腐时那酣畅淋漓的模样,记者觉得她们分明就是新时代的“豆腐西施”。在陪同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两名基层干部不但长得美丽大方,关键是美在心灵,她们和群众心手相牵,打成一片。一路上,讲起五星支部创建、人居环境治理和百岁老人养老关爱工作,她们如数家珍。记者了解到,此次陪同记者采访的其中一名镇干部,在疫情期间自掏腰包向群众捐了一万元。
卖豆腐的中年妇女叫裴雪丽,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她家在这个村庄做豆腐三十多年了,村里人都喜欢吃。她们家的豆腐水质好、豆香浓郁,每天做一锅豆腐都卖空。“所以我们这个村的人,皮肤都水水嫩嫩的,长寿老人也很多。”裴雪丽自豪地说。
镇干部告诉记者,因为水质和土壤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西平的纯天然豆腐柔软嫩滑,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小孩和老人食用,村里的老人健康长寿和这豆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吧!
崔庄村:孝老敬亲代代相传
“俺村里还有一位百岁老人呢,最近被闺女接过去住了,身体也不错!”崔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敬营辉告诉记者。
据敬营辉介绍,崔庄村长寿老人较多,敬老爱亲的氛围非常浓厚。崔庄村自2017年九九重阳节开始,每年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长寿宴”,这个习俗已经传承七年了,也是西平县举办长寿宴最早的村庄。让子孙们给长辈理理发、洗洗脚、然后一起吃吃饺子聊聊天已成为一种传统。
2023年,崔庄村开展第七届长寿宴暨第二届农民文化节时,中国书画协会冯源老师现场为百岁老人写寿祝福。现在,崔庄村孝老敬亲蔚然成风,已成佳话。
“长寿宴”的经费来自哪儿?记者纳闷。
“都是村里百姓和乡贤们自发捐款,这不,今年捐了2万多,还剩7800,放在‘五老协会’副会长敬炳尧那儿了,群众谁有急事以备不时之需。”敬营辉介绍。
记者准备去采访敬炳尧老人时,刚好遇到在外遛弯的他,他热情地请我们去他家小坐一会儿。
敬炳尧老人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他看上去容光焕发,也就80岁左右的样子,他告诉记者,他已经91岁高龄!
老人有两个儿子,三个闺女,也早已四世同堂。
“俺这个村里民风好,民风淳,就拿俺儿媳妇来说,我觉得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媳。”老人说着说着,指了指院子里安装的扶手,“这是俺儿媳妇怕俺老两口磕着碰着了,特意找人安装的,去年俺老伴儿也走了,走时很安详,也享年91岁。”
“这过日子比树叶还稠呢!”老人停顿了一下,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儿:“去年俺老伴儿生病在漯河住院,俺儿媳妇没日没夜地在那儿照顾,晚上还和她婆婆住一张床,端屎端尿,大家都认为是她亲闺女呢!”
敬炳尧告诉记者,他冬天脱棉衣棉裤都不太方便,儿子在漯河工作,还有一个儿子在街上做磨面的生意,平时都是两个儿媳妇照顾他,她们从不嫌弃他身上的“老人味儿”。
敬炳尧也是一个大家庭,每到清明、中秋和春节等节日,家里四五十口人欢聚一堂,看着家庭开枝散叶兴旺发达,老人家也是心花怒放喜不自禁。
镇干部告诉记者,他的儿媳妇曹翠梅年年被评为“好媳妇”,是村里的典型。
记者电话连线曹翠梅,电话那端的曹翠梅快言快语:“咱也有老的时候,孝顺孝顺,孝了一切就顺了。”说完传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美德传承看崔庄,添福添寿添吉祥。
在崔庄村的长寿老人和儿孙们身上,记者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他们传承着“不畏艰难、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传承着“勤俭自强、淳朴善良”的可贵品质,传承着“敬老爱亲、子孝孙贤”的优秀家风……这些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烙印在崔庄以及西平人心中,温暖了老人,福泽了子孙,扮靓了西平,美丽了中国!